从南京保卫战看南京沦陷前后蒋介石的抗战战略(上)
  (一)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4月。当时他面临着:国内,面对分裂割据势力,他的内政焦点是镇压共产党。国民党党内有胡汉民派、汪精卫派争权,党外有共产党割据在野,军事上有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实力派相制。环顾中华,大敌当前,蒋蒋介石却认定毛泽东、共产党为对手;国际,面对列强虎视眈眈,蒋介石联美、反苏,战略焦点是抑制日本。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让蒋介石刻骨铭心。他看出日本的目的,一为阻挠中国统一;二为挑衅开战,寻求灭亡中国的机会。
  在国内和国际、个人与民族利益的矛盾面前,蒋选择国内、巩固政权为主要矛盾,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战略,对日本侵略忍让妥协。“九一八”事变,将此战略缺陷暴露无遗,大大刺激了日本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
  在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命令下,日军仅以伤亡24人的代价,就取得当时中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2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有很多事实证明:一万多人的日本关东军,根本不足以挑战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当时日本国内也非常耽心关东军不自量力,鲁莽行动会坏了侵华大计。因为日本并没有准备好去接手一个大它几倍的中国东北地区。据张学良讲,“9.18”事变后,他的日本朋友本庄繁将张学良的个人财产,用三列火车送到北京正阳门外车站。这大概是对对张学良把东三省拱手送给日本表达感激吧。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15万保卫国都的国民党军队对阵5万攻城日军,人数三倍于敌,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负责南京保卫战的最高领导——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将各路人马整合成都13个建制师和15个建制团,共15万人保卫首都。这些部队的大部分在淞沪会战中元气大伤,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却考虑不周。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为激励士气,唐生智搞了个“破釜沉舟”,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按照唐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南京保卫战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使得大量平民不能撤离,惨遭日军屠杀。战前誓与“首都共存亡”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派出督战队封锁江面烧毁渡船,放言后退一步者死,却最终食言,乘坐沾满牛粪的板车狼狈北逃。
  1937年冬季的南京,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人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日军作了殊死的拼杀。战事最为惨烈的,是雨花台、紫金山和光华门几个阵地。
  坚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在日军施放燃烧弹时岿然不动,一位军官在熊熊烈火中迸发出最后的怒吼:“紫金山就是紫金山,决不是富士山!”
  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抵抗是激烈的,表现是英勇的。在淳化镇、光华门、杨坊山、紫金山、中华门、赛公桥、雨花台等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过激烈交战。以淳化镇为例,当时驻守南京东南淳化、方山一带的是王耀武第51师,自12月5日起,携优势炮火的日军114师团,对防守淳化镇的51师的正面阵地则以飞机炮火连日轰炸。“其步兵又复猛烈攻击,战况异常惨烈。”从5日到7日51师“官兵伤亡达九百余人”,但士气依然旺盛,阵地也很稳固。日军猛攻淳化十多次而未得逞。8日早晨,日军又增加了两千多人,大炮十余门,其正面部队在飞机、炮兵、坦克车掩护下向淳化猛攻。51师守军奋勇抗战,杀敌甚多,阵地屡失屡得,伤亡甚大,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9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人。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5员,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由于没有后援兵力,该镇于午后4时失守。
  新近整理出版的侵华日军的官兵日记即战斗详报等资料,也可以反衬出当时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抗战之激烈。侵占光华门的第9师团步兵第36联队乙副官菅原茂俊回忆说:在13日凌晨,“到城墙根一看,发现城墙阵地非常凄惨,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根据陆军省情报部编《大陆战史》记载:在光华门的战斗中,“敌人实施的是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我军伤亡极大,突击队长伊藤少佐也牺牲了,双方都寸步不让。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10日激战一直持续到11日。先后进抵各城门的各部队尽管都反复突击,但始终攻不下巍峨高大的城墙。”日军的战斗详报中记录的中日双方战斗伤亡情况,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军队在战斗中的激烈程度。日军在侵占南京中伤亡3893人,中国军队阵亡19030人。其中,第6师团谷寿夫部队在进攻南京的战斗中,日军伤亡1190人,中国军队战斗死亡7200人。
  如果抵抗,情况会怎样?
  ——1939年,日本挑起了对苏联的诺门坎战役。结果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从此日本人知道不是苏联人的对手,放弃北进苏联的计划。至今谈俄色变,不敢轻言武力。
  ——1945年,冲绳岛战役,日本守军10万余人,战役历经3个多月,日军亡9万余人,被俘74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被击沉舰艇16艘、伤4艘;岛上居民亡约10万人。岛上日军最高长官第32集团军司令牛岛满及其参谋长剖腹自杀。美军伤亡7万余人(含非战斗减员2.6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被击沉舰艇36艘、伤368艘。美军由于伤亡太重,冲绳岛战役胜利后,根本没有心情去庆祝胜利。
  可以这样说:“9.18”事变让日本人重新审视了以前对华政策,奠定了全面侵华的决心和信心,培养了日本人对中国人和军队不屑一顾的心态和傲气,为南京大屠杀埋下伏笔。显然,这种战略绝不是什么智慧。
  (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只要审视一下抗战中长长的殉国将领名单足以说明其时斗争之惨烈!抗战初期,共产党军队数量仅仅占国民党军队的1/20,直到抗战末期在人数和装备上才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最初的 4.6万军队(八路军)发展到103万(八路军),也只有国民党军的1/5.二十倍于共产党军队的国民党军,担负正面战场的抗敌责任,责无旁贷。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深入敌后浴血奋战,并最终成为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1945年,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公布了八路军战果:作战次数99847次,毙伤日军401648人、伪军312282人,合计713930人。俘虏日军5096人、伪军402112人,合计407208人。八路军牺牲40万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成为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与日军不对称的交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每一场胜利都来得异常惨烈。从1940年到1942年,八路军从近50万人锐减到30多万人,弹药、粮饷、药品严重匮乏。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是193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演讲中,广为人知一句话。但是从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西北军抗战到广西抗战,英勇的军队却屡次陷入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官的人为挟制下。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实力的差距自不待言,但国军在淞沪战场上屡屡不能抢得先机却与蒋介石对淞沪会战各方区别对待,消耗东北军、西北军并极力保留中央军战斗力有莫大关系。同时也于蒋介石战前定下“以战求和”的基调有很大关系。
  台儿庄会战,蒋介石的精锐嫡系汤恩伯部按兵不动,坐待川军王铭章122师全军覆没,日军专攻汤部,灭掉汤部一军后,汤军5万人急转避战,而此一线9个军17个师(不计汤部)在会战前70多天即散落战区,却未做任何战事准备,此时蒋介石才在李宗仁恳求之下远调李部孙连仲两个军2.5万人赶赴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正面攻击日军的是李部孙连仲的2.5万人,后面躺着汤部的5万大军!日军看穿意图,倾全力攻击孙连仲,李宗仁调不动汤部,只能坐视孙连仲伤亡过半。蒋介石不增派一兵一卒,却借口伤亡过大而取消李部孙连仲42军番号,彻底削弱了李宗仁部的实力。
  西北军抗战:冯玉祥部一群清一色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仅“6·6”会战一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00多具。这是八年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陕西子弟兵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抗战末期,蒋介石派中央军10余万人,强行换下3万西北军,却在换防后的三个月全线失守!
  广西抗战,尤以桂林保卫战最为激烈,战前,蒋介石强令撤出8万守军,在白崇禧强烈要求下才留守军队2.5万人,而其中较有战斗力的才1.8万人。面对10万日军的疯狂进攻,桂林守军殊死搏斗,一条条街道、一条条巷子地进行争夺与肉搏。直至日军大量使用毒气,并终因寡不敌众,桂林守军终于未能取得战役胜利,守城主将,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后追赠中将),见城破在即,在铁封山师部举枪自杀,壮烈殉国,实现了他战前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他生前留下了绝命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作降将军!”诗句反映了守城将士的心声。 广西抗战也是日本人至今最难以忘怀的战争之一。
  通观国民党的八年抗战,蒋介石有计划有步骤地瓦解掉了国民党内部颇有实力的各地方大员,囤积大量战备物资于昆明,巩固了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做好了消灭共产党,打全面内战的准备。
  1939年12月5日,国民党政府命令胡宗南部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先后占领淳化、洵邑、正宁、宁县、镇原5个县城,并调动大军准备进攻延安。
  12月1日,阎锡山命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于5日进攻日军,此举将使该部置于日顽两面夹击境地。因此第二纵队拒绝执行命令。阎便宣布第二纵队为“叛军”,下令“讨代”,以6个军的兵力,向隰县、孝义一带的新军攻击。3日,王靖国第十九军、陈长捷第六十一军将决死二纵队一九六旅旅部包围解决。第二纵队苦战突围,部分转入晋西北。阎随即袭击八路军后方医院,惨杀隰县等6个县的政府、牺盟会干部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伤病员千余人。同时,阎令赵承缓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一一五师第三五八旅。
  在晋东南,阎军孙楚部暗结日伪军,进攻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共产党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千人。沁水、阳城、晋城、浮山、长治等抗日政权被摧毁。4日。孙楚捣毁南阳城牺盟会的《新生报》社,编辑王良被活埋。
  1940年2月,冀南地区的国民党军石友三部攻打八路军。3月,蒋介石命令朱怀冰部进攻太行山的八路军。针对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八路军总部将三五九旅由晋察冀根据地调回陕甘宁边区,配合留守部队,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摧毁绥德分区5个县的反动政权。在太行区、冀南区,八路军奋起还击朱怀冰、石友三部的进攻,消灭朱部3个师,石部被击溃。
  1940年7月,国民党向共产党提出一个“中央提示案”,中心内容是削减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限制作战地点。共产党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国民党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发出“皓电”,强令在大江南北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彭叶项发出致何白的“佳电”,驳斥“皓电”,拒绝华中部队北移的要求,但为顾全大局,有利抗战,同意江南部队可以北移。12月7日,蒋介石将《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下达执行。1941年1月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由安徽泾县云岭出发,6日抵达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阻击。军长叶挺前去谈判被扣。全军苦战七昼夜,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以身殉国。1月17日,蒋介石通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至此,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中国共产党严厉揭露蒋介石的滔天罪行,斥责蒋介石破坏抗日,准备降日的阴谋,并提出取消17日反动命令,释放叶挺军长,惩办祸首等12条解决办法。同时重建新四军军部。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和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拥护,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与孤立。3月8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党派政治”,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鼓吹封建法西斯理论,诬蔑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军阀”,“新式割据”。5月,国民党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了一场反共舆论攻势。6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集几十万大军,准备闪击延安,并在7月7日炮击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地区。针对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采取政治和军事两面出击的策略。《解放日报》发表许多文章,披露资料,驳斥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污蔑、诋毁。驻延安的部队开往前线,严阵以待。延安和其他解放区举行各种集会游行,抗议顽固派的挑衅。共产党的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国民党处境十分孤立。7月10日,蒋介石被迫命令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停止行动,并复电朱德,诡称无进攻边区之意。国民党这次反共高潮未发展成为大规模军事进攻就被制止了。
  蒋介石集团是坚持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前提条件下的抗战,是取消人们自由抗战的路线,是一条片面的抗战路线。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4月10日日军占领豫陕边界的重阳店,14年中,国民党共丧失国土2753254平方公里——当时全国面积11174002平方公里(含外蒙);丢掉城市970余座——全国城市为1200座;抛弃同胞2.57亿——全国人口4.5亿。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党有退无进,屡战屡败,300多个师打了八年,唯有台儿庄一役获胜。但是蒋介石却不愿承认这一胜利。美国援华人员在经历了这段历史后说,“国民党早已威信扫地,国民党的军事指挥‘极为幼稚无能’。中国军人很强的作战能力完全被浪费了。

http://www.ikanchai.com/article/20230719/551811.shtml